“做好商務活動當然比上班打卡好幾千倍。所謂的“Hi-Ti”(Hi-Ti豪車,并曬朋友圈),曾經在微信生意中非常火爆,街頭小販開著豪車擺攤,一個月收入上萬。每當看到這些,我心里都在抱怨,我在堅持那可憐的固定工資。每當我拿著可憐的薪水,這些新聞似乎都在嘲笑我有多失敗。”
1988年,全國商業高潮,中國計劃經濟下的流通體系徹底崩潰,物價一發不可收拾。隨后幾年經濟增速在低位徘徊,甚至有人提出物價等事權歸省政府收。當然,這并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中國的價格逐漸由市場決定。久未接觸市場經濟的熱情正在社會上蓬勃燃燒,形成一股全民經商的浪潮。但是這是在市場經濟改革之初。現在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人們從事商業的渠道更多了,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全能商業的浪潮又在轟轟烈烈地燃燒。
我不是專業統計學家。我們只能從權威文獻中大概了解一下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從事商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最新人口為141178萬人。
根據某知名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2020年中國微信業務數量將達到1.3億。
中國至少有3000萬街頭小販。
中國注冊的個體戶有近1億。
目前,中國有900萬個人保險代理人。實際做過保險代理人的人數超過5000萬。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共有電子商務主體265.1萬家。
超過3億人。當然會有重疊。
如果減去近3億學生,3歲以下嬰兒約5億,65歲以上老人近2億,這些非勞動人口。粗略來說,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恐怕都有一半以上的勞動人口在經商。微信業務的崛起——電商巨頭的公眾流量越來越難獲得。
電商巨頭的流量越來越偏向大賣家,給中小賣家的流量越來越少。總之,中小賣家越來越難生存,新店更難進入市場。
甚至電商巨頭也設置各種障礙,阻止流量共享。今天一系列奇怪的復制打開某app的代碼,就是這場流量大戰的產物。
但這一切都被一個張偉商人的小紙條和朋友圈的商品廣告打破了。微信商家通過在朋友圈賣貨,把陌生人交易的電商變成了微信好友的熟人,實現了私流,增加了回頭客的概率。
畢竟進入微信業務的技術和成本都不高。基于目前微信業務發展中的信任危機和產品積壓,做得不錯的微信業務也在向社交電商轉型,通過會員和客戶裂變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擺攤就是做項目運營
簡單來說,一張地毯可以開幾千塊的貨。當然,能賺錢的,選不好項目的,不會營銷的,只能賺點小錢,豐衣足食。
與此同時,3000萬流動攤販這個群體還承擔著天氣、政策等不穩定因素帶來的風險。為了促進就業和經濟復蘇,我們曾經鼓勵過,后來因為不交稅,產品質量不可靠,影響市容而拒絕了。這是一個龐大而矛盾的群體。
很多專業文章告訴人們,一個家庭的保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0%是合適的,保險是一個暴利行業,可以容納很多人謀生。
保險行業門檻低,但沒幾個人能做好。很多賣保險的大學畢業生,一度被很多人認為是不穩定的本地工作,甚至還有人提到賣保險很惡心,認為大學生干這一行財大氣粗,用處不大。
但是說實話,保險行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行業。什么樣的人應該買什么樣的保險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讓學歷更高的人來攪行業,把保險行業變成真正能為百姓提供保障,讓行業受人尊重的東西,不就是商業利益之外應該實現的社會效益嗎?
從事商務活動,做得好,當然比上班打卡工資強幾千倍。微信生意曾經非常火爆的所謂“hi-ti”(hi-ti豪車,還有曬朋友圈)街頭小販開著豪車擺攤,一個月收入上萬。每當看到這些,我心里都在抱怨,我在堅持我那可憐的固定工資。每當我拿著可憐的薪水,這些留言似乎都在嘲笑我有多失敗。
中國每十個人就有一個微信商家,我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微信商家的產品介紹占主導。祛痘防禿的化妝品,減肥茶,同時,我也感嘆他們真的抓住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要害。還有衣食住行小商品,涵蓋了你的所有日常需求,讓我感嘆這個世界對于財富的強大。
即使在大企業,名人層面也是如此。每天打開手機,各種電商app甚至資訊軟件都在推送你最近搜到的商品。明星也帶貨,直播也帶短視貨,自媒體的人也開始懂業務了。好像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賣東西,不是生產什么,而是通過流通來變現。但致富的人肯定沒那么多,大部分人肯定還是為自己的生計奔波的窮人。也許有些人,在我們的天性和其他方面,通過做生意賺了很多錢。為什么人們會爭相買賣,甚至把記錄分享生活的朋友圈當成賺錢的工具?不就是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堅持賺一點的想法嗎?這就是我認為的全民創業浪潮的原因。每個人都可以用越來越便捷的渠道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應該是好的。
文|游子君
下一篇:微商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