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關于拿死工資的文章:上班真的是耽誤賺錢。
很多讀者不淡定了,在后臺給我留言說:
“不去工作,那怎么賺錢?去創業?要我做微信生意嗎?”
文章其實是想號召大家去琢磨“讓錢生錢”的方法論,但有趣的是,很多人的直觀反應是:“你想讓我做微信生意嗎?"
為什么我覺得這個反問很有意思?
因為它反映了大多數人對微信業務的態度:
第一,對于很多人來說,微信業務還是一個貶義詞。
第二,微信業務真的能賺錢。
你應該也有這種體驗吧。你加入了一個學習群,微信業務潛伏在里面。他立馬加你為好友,每天發10條朋友圈,圖文并茂。
哦,不,有的甚至發小視頻用不同的方式告訴你:
他的產品有多好。
快來買。
他的代理機制有多偉大?來加入我們吧。
你會想:“我了解你嗎?每天打開朋友圈看你發這些東西,不管怎樣,都是黑的。”從那一刻起,你就對微信業務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想寫的是微信業務,我想告訴你:
你可以黑你朋友圈里做的低的人的微信生意,但一定不要認為這個行業低。
1。如果你還認為微信業務是傳銷,那你就弱了。
“為什么覺得微信業務低?”
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看法:
“微信業務不就是為了盈利而殺人嗎?陌生人怎么能在朋友圈買東西?”
“微信業務就是傳銷。不是因為代理多,所以配送快。靠鼓吹暴富來招代理,不就是傳銷嗎?”
等等,微信業務是什么?是傳銷嗎?
我從來沒聽說過。傳銷的定義是“分銷快,代理多”。如果是這樣的話,分層分銷就叫傳銷。那你從工廠買東西嗎?不是,其實你也是通過零售從各大經銷商那里買的。
這幾年,我看到的是,以前只知道吸引人做代理,不注重產品的微信業務,幾乎混不下去。
優勝劣汰,市場也在升級迭代。
就像中國互聯網剛剛發展的時候,有一個淘寶。馬云說我們可以在網上買東西,但是很多人不相信。
我習慣在實體店購物,網上的商品看不見摸不著。誰會買呢?
你看,就算當初那么多人抵制,你現在在淘寶上購物還是能嗨起來。
所以,如果你只能想到這個層面,認為微信業務是招很多代理和熟人做生意,那么我勸你還是不要做微信業務了——
因為,按照你現在的思維能力,只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分母。
二、沒有低下的行業,只有低下的人
你覺得微信業務不行,只是因為你朋友圈的微信業務不行:
你沒見過高質量的微信商家。
我身邊的微信業務大佬,他們每天也發很多好友。我不僅沒有屏蔽,而且我愛看他們;他們的產品畫的高嗎?他們的生活是不是很小資?不是這樣的。
以我自主創業課程的一個學生為例。她第一次做微信生意只用了半年時間,獲得的利潤是工作的4倍,開始帶自己的小團隊。
我問她:“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很營銷?”
她說:“不,我根本不會營銷自己。我想有所突破,因為我是執業藥師,用自己的專業分享健康知識,不夸大產品,講經驗講誠信。僅此而已。”
我覺得有一點,她做得特別好,那就是:
拿走我有的東西,幫你。
商業的本質是什么?
這是一個交換
微信生意的本質是人,所以做微信生意一定要以人為中心。
看看淘寶和JD.COM的B2C商業模式。他們專注于貨架,消費者不關心誰賣產品。
但在微信業務中,恰恰相反,消費者在購買你的產品之前,一定要信任你。
有人抱怨賺不到大錢,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意識到交換的重要性。交易是一個瞬間的事情,但背后需要的是信任。
微信業務做得好的人,在獲取你的信任方面做得特別好。不信的話,翻翻他們的朋友圈,你會發現:
你面前的這位微信商哥,很有生活氣息。他會和你分享他的生活感受,告訴你他最近的生活動向...
一切都是共享的動態,而不是商業形態。所以,關鍵不是做微信生意,而是怎么做微信生意。
第三,請經營好自己的事業
要我說,微信生意做得好的都是微網紅。
微信業務是“普通個人”商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形式。類似于網絡名人,都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賺錢。
要知道,這個時代,一個人的影響力比金錢更重要。
我為什么要這么說?
從業務發展來看,合伙人制度盛行,個體經濟崛起,移動互聯網成為大趨勢。所有的技術革命都在增強個人的力量,削弱組織。
你能付出多少勞動,賺多少錢,都不重要。你能鏈接多少精準用戶,能撬動多少資源才是關鍵。
在這一點上,很多人的商業嗅覺還不如微信商業。
在我眼里,優質的微信商家,他們特別懂得如何塑造自己,因為他們心里清楚要獲得更多用戶的信任,本質上就是要滿足用戶的期望。
你賣減肥產品,但是如果你臃腫了,沒人會相信產品。
你是賣衣服鞋子的,那你就要學會如何拍出能傳達真善美的照片。
從照片到文案,從顏值到內涵,微信商家老板們一直在琢磨如何營銷自己的生意。
當你真正把自己活成一個軍隊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你曾經在朝九晚五的小隔間里扎根的時候,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的渺小。真正接觸商界之后,我才更明白“學無止境”這個短短的詞背后的深刻含義。
說這么多,是讓大家做微信生意嗎?
不是這樣的。
任何新的經濟形態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的態度是掩飾自己,還是敞開心扉。
用劉潤老師的一句話來結尾再合適不過了:
認知的不對稱導致機會的不平等,所以你必須培養自己敏銳的商業認知。
機會來了就有可能抓住。
本文作者斯賓塞是一位老金融司機,經常往返于香港和深圳之間。2017年,他開了幾千萬的寫作課,幫助職場人挖掘個人價值,讓很多人實現了年收入百萬。轉載自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斯賓塞(id: spenserandhk)。
本文由LinkedIn授權轉載。轉載的目的是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并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含文字和圖片均來自原作者和視覺中國。如作品內容及版權有問題,請在本文發布后30天內聯系LinkedIn刪除,版權問題聯系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種廣告品牌合作,并發送電子郵件到lmschina-sales@linkedin.com了解更多信息。
2019 LinkedIn保留所有權利。
下一篇:微商從業者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