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智盛源(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石澤杰崔振華趙國偉
很多人說社交電商是傳銷,靠欺騙和騙術收割韭菜。
很多人說社交電商是獨家貨源。誰有獨家貨源,誰就能通過控制價格和渠道做到。
很多人說,社交電商就是要做團隊,通過分銷不斷發展,只要擁有百萬人的團隊。
……
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不是一回事。如果我們分清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就能清楚地理解社交電商、微信業務和傳銷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區分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呢?作者總結了11個方面,大家一起來說說吧~ ~社交電商與微信業務的區別1:運營模式微信業務:采用傳統的買賣方式,即上級從下級壓貨,每一級儲貨再賣給下一級,是一種資產導向的買賣關系;
社交電商:平臺承擔商品采購、庫存、物流、培訓、售后等供應鏈職能,平臺經銷商僅通過分成和推薦就能獲得銷售傭金,是一種輕資產分銷方式。
社交電商和微信商業的區別2:思維模式
微信業務:賣貨思維,通過各種手段招募代理商發展下屬,并不斷向下屬壓貨,在終端上通過病毒式傳播不斷加粉,思維方式簡單粗暴;
社交電商:用戶思維,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用戶為中心,加強與用戶的持續互動,重視用戶的體驗和評價,通過“自用+分享”促進用戶復購。
社交電商與微信商業的區別3:層級模式
微信業務:采用多級銷售,5~6級的模式很常見,通過上級對下級的銷售賺取差價;
社交電商:一般是2級模式,少數是3級,通過完成銷售賺取不同級別的傭金。
社交電商與微信商業的區別4:裂變模式微信業務:利用熟人進行裂變加粉,熟練運用各種加粉軟件,不斷加粉裂變,招募代理,習慣在百度、百度貼吧、QQ群、微信群實施霸屏策略;
社交電商:基于自身平臺的粉絲進行宣傳、培養和轉化,注重與網絡名人IP、自媒體大V、微博土巴、網絡名人直播等合作。有了自己的流量,重點培養自己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或者KOC(關鍵意見消費者),發展大V店主。
社交電商與微信業務的區別5:盈利模式微信業務:通過上級發展下屬人頭費和上級向下屬銷售商品的差價獲利,經營目標是發展更多的下屬;
社交電商:通過與用戶互動,提供服務,用戶可以持續復購來盈利,好的服務可以為平臺帶來口碑,通過老用戶的引薦進一步擴大用戶,然后完成銷售來盈利。
社交電商與微信業務的區別6:激勵模式
微信業務:一般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獎勵主要停留在內部層級之間,很少與終端用戶互動,激勵他們。其目的是以激勵的方式鼓勵下屬購買商品,而不是形成最終銷售,一般缺乏持續的動力;
社交電商:社交電商平臺注重對配送店主的榮譽獎勵,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為配送店主提供各類培訓。同時,通過與用戶的不同互動,用戶可以復購,然后盈利,相對強勢??沙掷m性。
社交電商與微信商業的區別7:產品模式微信業務:爆款追市場熱點的特殊策略是代工廠加工,不注重質量。產品價格越低越好。渠道利潤越高越好。短平快模式,通常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是3-6個月;
社交電商:來源于廠商自有品牌,精心打磨產品,注重品牌建設和產品口碑,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和豐富度,廠商提供全面的供應鏈支持。
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的區別8:成本構成
微信業務:一般強調1:5的原則,即零售價是產品成本的5倍甚至10倍,而且多,每個環節利潤高;
社交電商:零售價6%-9%不等,參與會員剝離結算,基本沒有暴力鏈接,結構扁平化,追求小流水。
社交電商與微信業務的區別9 :傳播方式
微信業務:傳統的病毒式傳播方式主要是向陌生人傳播,比較簡單粗暴,很少考慮互動和服務;
社交電商:精準投放給朋友熟人,或者利用微信個人號、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微信小程序、自媒體、直播等方式,通過簽約店主、網絡名人IP進行傳播。
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的區別10:如何獲客微信業務:一般發展陌生人,通過各類軟件獲取客戶;
社交電商:一般是馬寶、學生、上班族、代購、部分個體戶、店家。大部分品牌消費者或代理商都注重從自己的粉絲和用戶轉化。
社交電商與微信業務的區別11:銷售結果
微信業務:終端轉化率低,用戶復購率低,一般不可持續,大多一錘子買賣;
社交電商:粉絲和用戶轉化率高,用戶回收率高,業務可持續發展。
微信商業的本質是實現個人粉絲,讓每個人都成為個體戶,成為小B,成為貢獻身邊粉絲的小渠道,讓產品和品牌的渠道在千千幾千人組成的流量海洋中潰散。社交電商的本質是“人、貨、場”的重構,以信任為基礎,通過社交工具與粉絲社群進行社交,輔助商品的銷售。雖然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有本質區別,但社交電商和微信業務有共同點。他們都是利用節點人物的社交圈和人脈進行商業零售。相比微信業務,社交電商更人性化,更能滿足企業做大做強品牌的長期訴求。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傳統電商目前的流量瓶頸,用戶紅利逐漸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就像傳統線下業態需要轉型一樣,傳統電商也急需轉型。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軟件的爆發,不僅傳統電商,一些社交巨頭、自媒體甚至第三方服務平臺也在以各種方式涉足社交電商。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今天,你還在用過去的方法迎接未來的挑戰嗎?你還對新物種一無所知嗎?如果你還在迷茫、困惑、猶豫不決,今天的內容或許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