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業的現實猶如冰與火:一方面,很多投資農產品的老板到處抱怨,一年虧了多少;一方面,很多媒體宣傳各種農特產品的致富經典,攪動人們躁動不安的心。
農業容易嗎?事實上,除了少數掌握核心技術的農業科研機構外,絕大多數種植、養殖的農業企業都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有很高的利潤空。如果有,就不會有國家對農業企業的大量補貼。現實是,許多農業公司依靠國家補貼生存。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以及智能手機和微信在全國的普及,人們看到了農特微信業務的眾多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和蔓延。有人認為,基于微信等新媒體的農產品微信商業模式將在某些品類上逐漸完善甚至取代傳統的批發零售模式,超越淘寶、天貓等平臺上的農業電商,成為未來農產品創業的風口!
但是邊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社會和網絡的發展,第一,生產要規模化,提高產量和質量;二是消除銷售中的中間商,降低最終消費者的成本。而農特微信業務卻反其道而行之,規模很難做大。通過微信業務中的各種代理,傳播銷售層層加價,人為提高了產品成本。而且各種農特微信業務品牌的微信業務代理體系有一個癥結:作為品牌,當然希望代理商能夠大力推廣自己的品牌。但是代理商一般都有自己的品牌,不愿意給別人做婚紗。銷量小的時候,他們還可以。一旦銷量上升,他們都有貼自己品牌的沖動。
所以農特微信業務作為一個低成本的創業,確實是一個短期見效快的項目。但微信商業模式的先天缺陷天花板限制了農特品牌空的成長。
下一篇:蘇寧銀行攜微商貸亮相南京創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