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讓微信商家和代購們“顫抖”
《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
消息一出,
代購和微信業務要爽的呼聲甚囂塵上。
有個采購明確表示今年不做了。
▼
一位代購告訴記者,最近明顯感覺到海關檢查更嚴了,一些清關公司停止收貨,使得帶貨到國內的風險更大了。
家住洪山區白沙洲的詹女士在英國做代購已經3年了。她介紹,不久前,她帶了價值5萬多元的奢侈品入境。在她的采購歷史上,這是她第一次被調查。她交了一萬左右的稅才拿回貨,所以這一單生意虧了。“我不敢再帶貨了。如果我第二次再被抓,貨就沒收了。”
然而
很多網友發現,
這兩天,朋友圈“畫風”突變。
原來他們的畫風是這樣的。
▼
現在都是靈魂畫師了!!!
▼
產品照片變成手繪圖案,
就像涂鴉比賽展覽。
▼
口紅偏低。
▼
畫一個中等難度的眼霜需要分鐘。
▼
看得出來剃須刀真的很難給你畫手。
▼
超難的
把尿布畫成面包
這真的不是洗衣機嗎???)
▼
與此同時,
也引發了一批“神文案”。
太搞笑了。
記者在東西湖區常青花園Xi女士的手機上看到,一個手繪黃瓶被購買者描述為“隔壁村千千的弟弟錢碧,是個很不錯的小伙子,外號油,很清新,目前無業,工作后期望工資188元”。Xi女士笑著告訴記者,“這應該是倩碧的黃油”。
▲如果不想做紅娘,可能要退出代購行業了。
另一個微信商家畫了一瓶水,文案上寫著“香菇靈芝燉湯,家里還有兩碗”。Xi女士問了才知道,這是悅木致遠爽膚水...
▲如果不“煨湯”,可能就要退出代購界了!
還有這些↓↓↓
▲不知道鹿晗姐姐的代購,自己反思一下。
▲客戶的家電,請多注意選購。記者從多位市民的微信中發現,不僅漫畫涂鴉取代了產品圖片,就連產品的宣傳介紹也從中文變成了拼音甚至外文。
▲感覺自己不會幾門外語做代購!
Xi女士指著幾條朋友圈哭笑不得地說,“有人發英語,有人發日語、韓語、俄語。如果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你得先用軟件翻譯出來。”
有人嘲諷電商法是為了拯救民眾的整體繪畫和欣賞水平。
也有人笑稱:“購物體驗從3D變成了2D,還是抽象的。買東西這么難!”
問:
為什么微信里的代購開始發手繪圖案了?
答: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1月1日生效的《電子商務法》。
“電子商務法實施后,代購和微信商家直接發送商品圖片和信息,涉嫌侵權,面臨法律責任。《電商法》雖然不是專門針對微信業務和代購,但也包括了這些過去屬于監管灰色地帶的領域。”
記者了解到,為了躲避監管,甚至還有代購推出的所謂“教程”,比如:回答客戶詢問時盡量發音,鍵入商品名稱時盡量寫拼音。
看完以上
網友們在朋友圈笑瘋了。
▼
@中中中:現在做電商,必須要有文化。八國語言是基礎,畫畫是必須的!
@一個喜歡貓的人:2019年第一次笑,笑瘋了。
@ashar:現在發現朋友圈的代購都很出彩,我比他們弱。
@今日饑餓游戲:生活不易,多才多藝!
@京京京京京:以后看哪個采購畫好,哪個是哈哈哈哈。
@京京京京京:多年以后,當有記者問一位國內外知名畫家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畫家沉默了一會兒,回答道:“曾經,我還在朋友圈做代購……”
@冰剷剷剷剷:這種把產品照片變成漫畫的app即將發布。
@陳小津:真的是這樣。昨天看朋友圈代購我笑死了。
一些藝術生說他們看到了商機
所以,
這種畫圖方式不會被查??
律師回應!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認為,將商品信息轉為圖片的方式,無非是將朋友圈直接發布商品信息的方式,改為“朋友圈獲客+微信聊天確認交易”的模式,其行為本質只是逃避監管的技術手段(朋友圈的商品信息可能更便于被技術手段監控)。
但是,這樣的行為,它的網絡銷售性質沒有變,身份沒有變,責任沒有變。即便如此,監控的技術手段也是可以暫時規避的。但要明白,現有的網絡技術分分鐘就可以繞過這個人為的“小障礙”。
我們的微信是實名的,社交軟件的聊天記錄可以在后臺監控,微信支付的流量和記錄也可以隨時被稅務機關查。所以,說到底,這種“自作聰明”的做法還是行不通的。(來源:南都記者徐冰倩)
但由于各大平臺對微信業務和代購的監管缺乏具體細則,也流傳著很多謠言,比如“敏感詞雙方封號”、“不允許微信直接支付”、“朋友圈限流降權”等等。
業內人士期待細則
記者了解到,《電子商務法》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屬于電子商務,都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繳納稅款,偷稅漏稅要負刑事責任。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大部分代購仍持觀望態度,不少代購表示近期正在咨詢如何辦理營業執照,希望將交易正規化、合法化。
一位從事跨境電商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電商法實施后,一方面會給行業帶來洗牌,另一方面,如果行業呈現良性發展,對優質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不過,電子商務法作為基本法,還是屬于框架性、原則性的規定,大家也在期待實施細則。”
下一篇:微信清理微商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