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是明清經濟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群體。徽商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徽州山少人多,所以徽州人外出經商,足跡遍布全國,有口皆碑。徽商大多高瞻遠矚,具有濃厚的人文歷史趣味。
徽商的徽記是徽州,也就是現在的黃山市。從古至今,黃山都是旅游名山,既有華山的嚴謹,又有南方山水的秀麗。遠在黃山的徽州人,大多是“黃山有家有室”。他們在俗人的行業里混了很久,有的幾年都沒回來,但家鄉永遠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地方。所以很多徽商都喜歡請人畫山水畫,尤其是黃山圖,以寄托鄉思,所以很多徽商都成了黃山圖的主顧。
石濤是皇室后裔,但生不逢時,從小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的繪畫天賦足以證明他的貴族藝術基因。他爬山涉水,游遍了中國。他對自然山川的熱愛始終如一,所到之處,都用筆墨書寫。尤其是對于黃山,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石濤在宣城生活了十幾年,其間三游黃山,感受山川之美。據不完全統計,石濤一生繪制的《黃山圖》有20多幅,每幅作品在筆墨技法上靈活不落俗套,呈現出生動多變的藝術特色。石濤也自以為掌握了“黃山本色”。
紫玉屏風圖
石濤在康熙六年(1667年)繪制的黃山地圖上寫道:“黃山是我的老師,我是黃山的朋友”,“河山無草木,根不長,卻能長命;什么水不高,群峰如雷。”石濤稱黃山為“老師”,稱自己為“朋友”。黃山對其藝術的影響可見一斑。
徽商和石濤都對黃山有著特殊的感情,畫家需要用自己的上層建筑來獲得經濟基礎,商人需要用自己的經濟基礎來換取上層建筑。都是各取所需,私底下多是知己和精神伴侶。藝術影響商業發展的同時,藝術贊助人也用他們的財富和眼光影響和支持著藝術的進程。
石濤與徽商的書畫交流
石濤與徽商的書畫交流主要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中后期(39-66歲)。石濤早年求學、旅游、尋藝時,與許多徽商結下了友誼。1666年,24歲的石濤剛搬到宣城時,與在宣城生活了半輩子的吳敬源交上了朋友。后與吳敬源之父吳、吳敬源之子吳成為朋友,并有書畫交流。所謂“三代同父子”。石濤在故宮博物院為吳畫的《朱梅雙清圖扇》。石濤還頌揚了吳的《蘭竹卷》。
石濤在揚州與徽商的接觸也比較早。45歲(1687年)北上北京失敗,被困揚州。他經濟緊張,缺錢,于是向“慈翁、董老”等心腹求助。謝翁(尚輝吳姓)和董老(姚曼)趁機買下了他的畫。這年冬天,石濤以“黃山是我的老師,我是黃山的朋友”為題,做了一幅黃山的畫。此圖也是給二翁看的。董老姚曼擅長寫詩。此時,60歲的石濤和姚曼在詩歌和繪畫方面非常接近。他們的友誼和字畫已經持續了20年。
山居圖
從1666年到1679年,石濤居住在宣州雙塔寺,期間三次游覽黃山,留下了他的杰作《山居圖》,其中大部分精彩的風景取自黃山的風景,從補充的“費濤先生的筆墨知己”中可以看出,他后來在經濟困難時將這幅畫轉讓給了他的知己“費濤先生”。“費濤先生”是鹽商程鵬。程鵬有一個哥哥叫枚乘。兩兄弟都喜歡書畫,鑒賞水平非同一般。程鵬擅長寫詩。他寫過三首關于“游黃山”的詩,其中有《年少離鄉三十年》、《一生在子木懷中》,從中可以看出程鵬對家鄉的懷念和對黃山的感情。因此,石濤在經濟困難時期將描繪黃山風景的山居圖調到程鵬,被認為是得償所愿。
《青香書畫稿》中有一段描寫黃山之美和唐松鋒主人的話。“唐松鋒大師”是石濤晚年的主要資助人程鈞。這個程家不僅是個大家族,在清初也是顯赫了好幾代。而且人口眾多,人才輩出,兩淮出過幾個鹽官。程君不僅家財萬貫,而且在詩文方面也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所以此人藏書豐富也就不足為奇了,人稱“王龍藝苑”。石濤曾為他寫過《瀟江邊峰圖》和《庭泉圖》。此外,程俊的三兒子程明也跟隨石濤學畫多年。他的長子程哲和次子程琦也是石濤晚年的主要藝術資助人。程俊收藏的倪瓚的畫和浙江的畫,對石濤藝術風格的形成很有幫助。
遺留下來的河流和山脈遺跡
1699年,石濤寫了《黃山圖》,這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畫卷的最后有一首長詩,他熱情生動地贊美了黃山獨特的風景。同時他表示,5年前,石濤給金岸先生講黃山的獨特風光,金岸先生認為是夸大其詞。他親自出馬,馬上招待客人,稱贊黃山。詩中還有一句“座上全是黃山友人”。可以看出,宴席上的客人基本都是徽州人,都對黃山有著深厚的感情。《黃山圖冊》是石濤參加了這次宴會后,應晉安先生的要求所作。
徽州富商金安先生,又名白安先生,是石濤晚年的主要資助人之一。徐實家里不僅有錢,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多次捐款修學校。而且徐松齡涉足藝術收藏領域較早,弟弟徐煥齡也是清初重要的藝術資助人。徐松齡的藝術修養和欣賞風格都不錯,擅長詩詞書法。在《武漢東湖屈原紀念集》鄭板橋詩《徐百安官書軸》中可以看出,鄭板橋先生對徐松齡的書法是非常推崇的,這也證明了徐松齡在書法上有很深的造詣。石濤對書法也有很深的研究,這也是他們有很深交集的原因之一。
《黃巖游記》詩意圖集是石濤晚年的又一部山水力作。從它的標題可以看出,它是為黃巖旅行而寫的。黃也是徽州商人,收藏大量書畫。除了收藏石濤的繪本,他還喜歡收藏八大山人等畫家的作品。黃和石濤有很深的交集,石濤為他創作了很多畫。比如現在故宮博物院藏的奇峰圖扇,也是黃山風光。
黃海軒轅臺
石濤最新創作的黃山圖應該是黃海軒轅臺,是生日圖。這幅畫用山和松樹來象征人的長壽。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棵陰沉沉的松樹,旁邊坐著一位老人。生日的對象是前面提到的“董翁”和“董老”姚曼。此時,姚曼已經80歲了。而且可以看出,黃山圖如此受歡迎,徽商如此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以山祝壽的傳統。
尚易益友的合伙人蔣世東。
大收藏家、徽商蔣世東也是石濤的長期資助人。蔣世東本人擅長書法,在江淮一代頗有名氣。姜的家庭是一個富有的商人,慷慨,正直和收集。蔣世東有八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姜瑜和姜庚。當時叫“廣陵二江”。江瑤收藏的金石學、書法和繪畫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他的兒子蔣德良仍然以收藏聞名。1699年,石濤與八大山人一起為蔣世東作畫。同年,石濤在蔣世東草堂觀畫,看到了《王黃大池江山無盡圖》,引發了石濤對當時畫壇的深刻看法,對當時畫壇以假亂真的習慣深惡痛絕。由此可以再次看出,徽商的藝術收藏對藝術家藝術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十六峰意向
收藏圈里有一個關于石濤和蔣世東的軼事。有一次,蔣世東派管家去石濤家訂屏風。管家提前付了銀子,暗示石濤會把這個屏風放在主人的臥室里,所以很重要。另外,蔣世東要求構圖要跨整套畫面十二幅,用構圖難度大的絹本上色。
管家走后,石濤發現自己給的銀子與委托作品的難易程度并不相稱。后來,石濤遇到了蔣世東的哥哥。聊天中,他意外得知這幅屏風畫不是給蔣世東臥室的,而是作為禮物。感覺被騙的石濤給蔣世東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石濤巧妙地用客氣的語氣表達了對這幅畫價格的不滿。他提醒蔣世東,他不是一般的畫家,不喜歡畫屏風畫。他只是因為“一大家子和一場舊病”才接受了這個委托。如果是姜自己的收藏,鑒于他們的交情,價錢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是純粹的商業活動。這樣的全景屏市場價是普通屏的兩倍,也就是50兩銀子。
石濤向蔣世東解釋:如果他低價送人,別人會跟風,他以畫為生,會極其被動。他試圖說服蔣世東接受24兩的單屏價格。
而我們也不難發現,“裝病”已經成為畫家們常用的“招數”。在石濤的信中,他經常提到他的健康有問題,甚至不得不去客戶家里畫屏風。疾病打斷了他的工作,這使他在健康的時候壓力更大。不過有意思的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石濤不得不委托蔣世東代為尋找客戶,他也為此送禮。
畫家石濤和徽商的發起人也是朋友,也是商人,有金錢上的往來,精神上的共鳴。石濤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主要以思鄉為主;他們為石濤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支持,他們的藝術收藏也影響和支撐了石濤的藝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