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這個名字由來已久,業內指的是在社交媒體上做電商。強調社交媒體是獲取新客戶和維護老客戶的營銷工具和人力載體。
在國內只是改名為微信業務,后來微信業務的名字有了污點,叫社交電商,但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這里不得不說,阿里一直在嘗試利用社交關系做電商,想著打破流量天花板,但一直沒有做到。大多數中國人認為商業和社會關系是不相容的。
事實上,我們確實找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包括火熱的直播投放和私有域流量。KOL或者品牌,通過互動與客戶建立社交關系后,變現。
當然,今天老馬不談社交電商,只談淘小鋪的模式。很多人想做店鋪,問靠譜不靠譜。簡單來說,能賺錢嗎?
陶小普的模式只能說是微信業務的余戲,積累了不少平臺倒閉的經驗。可以認為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了調整的模式。
要理解這種模式,必須把思緒拉回到六七年前。當時微信上有一個經典案例,通過三級分銷體系銷售紅棗,一夜走紅。
為什么是三級分銷的分級分傭模式?在微信上容易拆分,容易傳播,容易成交。是天生適合微信的社交關系鏈嗎?
從道家的角度來回答很有意思。《道德經》說“道生一、二、二、三、三事”。只是賣貨,不是雞湯培訓,也不需要這么玄學。
從法律角度來說,第三級及以上可能涉及傳銷。這里把重點畫出來,下面講淘小鋪模式的時候會用到。
然后,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石通訊工具,是一個開放寬松的環境。每個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譜寫創新之歌。
微信的管理也有很多漏洞,法律也是。用戶對這種看似新鮮的模式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這是紅利期,流量大,規則寬松。趕集、環球捕手等早期平臺也是靠這波。現在很難記住菜,請參考未來行情。
簡單來說,那時候傻的人多,渴望賺錢的人多。手拿鐮刀環顧四周,一片青蔥長勢喜人,急需收割。
再者,分級分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它的影子存在于最傳統的渠道代理制和直銷制中。哪怕是銷售回扣,也分幾手。
那么,這個項目有什么優勢呢?坦白說,背后是阿里淘寶的供應鏈,品牌信任的背書,海量的SKU信息。
如果排除等級獎勵和團隊獎勵,淘小鋪的店主分享商品進行銷售,獲得提成獎勵,其實和淘寶客沒什么區別。
現在為了設置門檻,要成為淘小鋪的店主,需要購買198元的禮包,說是價值298元的商品。你感覺到這里熟悉的味道和熟悉的配方了嗎?
交了入場費就成了禮包,可以拿實物。其實就是在法律上規避傳銷的風險可能性。
包括淘小鋪在內的等級只設置為一級,可以從邀請其開業的新掌柜那里獲得傭金。上面也提到了層級的問題,所以平臺會考慮周全,避免法律風險。
說起來,陶小普感覺像是升級版的淘寶客,有邀請獎勵。而且掌柜升級到L3后申請做導師,可以帶課運營,獲得團隊的銷售階梯獎勵。
從淘小鋪的商業模式來看,并沒有創造什么價值,無非就是吃老人飯。多級分銷不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一種銷售方式。
我們來看看那些已經倒下的所謂社交電商平臺。都過度依賴這種銷售方式,缺乏核心價值優勢。
當消費者產生抵觸情緒,競爭對手表現不佳時。沒有理由支持這些用戶自己掏錢,因為人們從一開始就在和你的平臺分錢。
他們的社交圈人脈早已透支,吸引不到新的流量,比不上職業薅羊毛的玩菜用戶。如果不賺錢,為什么還在這里?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
所以社交電商也是電商,電商的本質是供應鏈。如果一味的靠吸引人來獲得用戶,并不能解決用戶的需求,最終也是留不住用戶的。
至此,相信大家對淘小鋪的模式應該有了清晰的認識。最后做個簡單的總結,就是淘客+微信業務玩剩下的分級分銷模式。
淘小鋪的優勢是阿里淘寶的品牌背書和供應鏈。用戶有可能通過保留自己的購買來節省資金。畢竟產品的價格非常透明,用戶也很容易比價。
但一開始對淘小鋪的成長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和三將、六將等運營微信業務品牌的咨詢培訓機構合作,引入一些微信業務團隊開始銷售。
好吧,就這樣。更別說明天周日洗衣服拖地做家務了,周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