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法終于正式實施了,給廣大剁手黨帶來了很多好處,這里就不用贅述了。在這里,一夜之間,微信朋友圈畫風大變,引起了極大的安慰。那些曾經一直刷屏到天黑的微信業務人員似乎都逃了出來,幾家歡喜幾家愁。
2013年,可以算是微信創業元年。那一年,微信業務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從此,它成了切瓜菜的商業武器。從那一年開始,微信朋友圈就沒消停過。各種商品,各種屏幕,各種投資,各種叉子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展示,讓人應接不暇。微信業務才發展了五年左右。客觀來說,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商業力量。它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不得不承認,大眾對微信業務的評論出現了兩極分化。說好的認為微信業務給了草根一個逆襲的機會,說不好的認為微信業務充斥著各種浮夸的風格。
存在是合理的。相比其他商業模式,微信業務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微信這一工具,擴大人脈,獲取一定的商業回報。雖然很多人對微商贊不絕口,但有一點是無法回避的,那就是相對于其他主流電商平臺,微信業務近年來一直處于灰色地帶。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這幾年我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令人驚艷的微信業務產品。一些普通的產品,經過微信商家的炒作,變成了所謂的高大上的產品;一些普通的產品,在微信商家的過度宣傳下,變成了極其神奇的產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無產品,甚至禁止銷售漫天要價的產品;還有,那些自導自演的微信商業歌劇專家,總覺得奧斯卡欠他們一個獎杯。除了這些,相比其他主流電商平臺,微信業務明顯缺乏一個集中的銷售平臺,這就帶來了另一番景象。買到了殘次品,甚至假貨,被騙了,卻投訴無門。很多時候,遇到這些麻煩,只能花錢買個教訓。在電商平臺上進貨,至少和尚跑不了廟,但從微信商家進貨,只能看對方的良心,否則沒地方辯。
有一個現象,為什么很多微信商業品牌活不過三年,根本原因是前期重視招商,后期卻完全忽略了終端消費者,可以騙一兩次,但消費體驗并不美好,地球人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在我看來,電子商務法的實施是微信業務的一次行業大洗牌,也是對之前相關法律法規滯后于微信業務發展的一次修正。電子商務法將微信業務納入管理范疇,自然也包括了微信業務這一個散戶。畢竟這些群是微信商業品牌的主要組成部分,讓這些利用微信朋友圈做宣傳的群受到一定的控制,對于買家來說是一件維權的好事。
電子商務法的落地,也是對微信業務中行業的一次重塑,將微信業務中的行業規范步入正軌。更重要的是,只有那些重視品牌建設、團隊建設、消費者體驗和產品質量的微信商家才能走得更遠。買賣雙方贏了豈不是一件樂事?作者簡介:,策劃人,自媒體人,文。專注于品牌策劃、內容制作、新媒體推廣。頭條號:王先森吐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