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加碼對微信業務中代購的監管。采購行業個人:向左還是向右
在廣州做代購的邱瀟和姐姐們一起成立了代購工作室。她在去年12月提前拿到了營業執照,準備等待電子商務法的正式實施。
與邱曉等人不同的是,一邊在德國留學一邊做代購的楊曉涵,去年12月30日發出了她最后一次代購的貨物。“我暫時不接單,新法剛剛實施。觀察一段時間具體情況,我再決定是否繼續做代購。”楊小寒說。
歷經五年四次審議,《電子商務法》作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法律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依法登記為市場主體,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越接近年底,一些代購就越不安。很多代購表示,他們已經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轉型之路”。
有人沉默,有人轉型。
對于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法的定義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和通過自建網站等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這意味著,在微信朋友圈、淘寶做代購的從業者將被列為電子商務經營者,納入監管。個人代購靠“賺差價不交稅”致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今年年初,住在香港的林暫停了他的采購工作。“現在只會偶爾給內地的家人買些護膚品寄回去。不接受其他客戶的訂單。”林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作為代購,辦理營業執照,依法納稅是應該的。”林說,“代購的利潤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差價。現在按單繳稅,肯定會提高商品的價格,但這相對于商店柜臺來說沒有任何優勢。知道今年產品漲價到一定程度,我原來的一些客戶就直接去專柜買護膚品了。”
蔣婷經常出國出差,一直借此機會發展代購副業,每次出差都能采購不少產品。但今年1月3日從日本回來的時候,蔣婷的行李箱幾乎空滿滿的。“聽說電子商務法會嚴格執行。這次我很謹慎。如果我買的產品多了,交稅就太不劃算了。”蔣婷說。
《電子商務法》實施后,為了避免被“盯著看”,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些代購甚至搖身一變成了“靈魂畫師”、“段子畫師”,把自己銷售的商品圖片全部變成了手繪,用“暗語”用外文介紹商品。
邱曉接觸代購行業才半年。去年12月,她和姐妹們一起成立的代購工作室已經掛上了營業執照。
邱曉的回答是:“法律的出臺對魚龍混雜的代購行業和消費者都是利好。電商法不是要‘扼殺’代購,而是要規范這個行業。”
市場會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我之前在網店購物的時候,雖然會查看買家的信用等級和商品評價,但是半信半疑,因為有些評價一看就不真實。”網購者劉卓說。
“去年12月,一次網購前,我特意選擇了一家銷量排名靠前的店鋪,仔細查看了買家的評論。每條評論都圖文并茂,真的讓人想買。”令劉卓驚訝的是,實際商品的質量與評價內容完全不一致。“但因為不是商家親自承諾的產品內容,所以無法退換,只好自己認了。”劉卓說。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監測數據顯示,電子商務中的熱點投訴集中在退款、產品質量、配送、網絡欺詐、網絡售假等領域。此前,由于電商平臺管理不規范,一些看似訂單爆滿的店鋪,其實是通過刷單、買評價等動作制造出來的假象。記者本人也收到了“月薪過萬輕松刷單”的推銷短信。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今后將嚴格監管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嚴禁刷單炒信行為。一旦違反規定,他們將面臨最高200萬元的罰款。
“電子商務法實施后,我們的客戶和銷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相反,朋友圈里一些‘不靠譜’的微信業務,似乎已經消失了。”邱曉告訴記者,她在朋友圈看到過一些離譜的微信商家,以699元的跳水價銷售專柜價格近1.2萬元的名牌手袋,聲稱自己賣的是正品。“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價格根本不可能。”秋微說。
“這兩個月,我認識的幾個以前做虛假廣告的微信商家都沉默了。”湖南長沙一家現代食品產銷企業的代理商周瑩說。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后,以不正當手段競價的微信商家有所減少,電商行業銷售的產品將得到規范。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法還規定,銷售食品的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需要申請相關食品流通許可;沒有中文標簽的產品沒有通過國家認證,不能在網絡平臺銷售。未辦理營業執照的經營者,最高將面臨1萬元罰款,包括個人代購和微信業務。
“去年公司平臺做了電商法宣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意識到買東西要找正規平臺,走正規流程,產品可以出特價票。”周瑩告訴記者,“電子商務法實施后,不用擔心無良商家抄襲我們的產品。商家的權益得到保障,消費者購買產品也會更放心。”
法律的出臺只是第一步。
電子商務法實施后,對代購、微信商家、電子商務從業者都有一定的規范作用。但由于相關法律規則尚未出臺,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雖然朋友圈有少數微信商家,但仍有不少‘大膽’的商家仍在推所謂跳水價的奢侈品廣告。”秋微說。
“在這種大數據環境下,我希望在未來,所有的平臺都能對商家有更好的監管。”劉卓說,“我不僅經常接到推銷電話,對方甚至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感覺我留在網購平臺上的信息被泄露了。”的確,之前很多報道都發現商家出售消費者個人信息,這些行業亂象需要進一步的管理和監管。
這部電商法的落地,只是打擊網絡交易亂象的第一步。經過幾年的自由發展,代購和微商的違法行為不會瞬間消失。除了人們自覺守法的行為,更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管理,出臺細則。
“如果法律規則能更完善,納稅比例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我還會繼續做代購。”林對說道。(記者唐寧娜)
編輯:蔣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