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分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社交電商規模已達1380萬。預計2020年國內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將達到2400萬,市場規模超過萬億。行業未來五年將擴張10倍以上空。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更加廣泛的應用,居民消費需求的升級催生了零售業諸多新的供給模式,微店也成為國民消費升級下的零售供給模式之一。
個人微信業務下滑,微店成為社交電商新模式
微店,顧名思義就是微信業務中的開店模式,是微信興起后電子商務的產物。隨著移動社交平臺的廣泛應用,移動社交的場景化應用催生了移動零售交易的興起,從而形成社交電商。微店興起于2013年,2014年入駐微信社交平臺后,被冠以社交電商的屬性。
說到它的社交電商屬性,不得不說微信業務,一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個體。個人微信商家是指在微信上代理某品牌商品,然后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推廣其商品的微信商家。曾幾何時,微信業務中的個別商家因為在朋友圈刷屏而被一一屏蔽,不忍屏蔽的微信用戶也是怨聲載道,因為以分享和記錄生活為主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充斥著微信業務廣告,嚴重影響了微信用戶的體驗。
因此,在用戶體驗持續惡化后,為了解決用戶體驗問題,微信對長期在微信朋友圈做產品廣告的微信電商商家實施了封號處理。但封號處理只是為了整頓個別微信商家的市場,并沒有改變微信商家試圖通過微信打開市場的決心。對于微信商家來說,微信作為國內社交平臺的領頭羊,其在微信平臺上億的用戶基數和低成本的開發營銷模式,成為了很多電商不愿意割舍的肥肉。
根據易觀發布的《2017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2015年移動端零售交易規模為54.1%,2016年達到73.1%,而2012年移動端交易占比僅為5%。未來,隨著移動社交平臺的逐步電商化,移動端的網購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過去幾年,個人微信業務通過在微信社交平臺上進行電子商務交易,開創了社交電商的新零售模式。即使個別微信業務遭遇封號,但微信業務開創的社交電商模式早已成型。所以在微信官方賬號推出微信之后,微信業務人員就一直以微店這種新的形式繼續在微信上生活。
幾經沉浮,微店依然難以突破困局
微店是傳統微信業務在社交電商領域的轉型。從傳統的微信業務的個體商戶發展成為以微信官方賬號為主的小型電商平臺,規模和管理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模式也比傳統的個體電商更正規。
但隨著微信平臺上微信小程序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微店開始相形見絀。
一方面,復雜的操作影響用戶體驗。經過微信業務迭代,微信官方賬號已經成為微店在微信上生存的主要方式。微信用戶需要關注并進入微信官方賬號,才能找到進入微店商城的途徑;而且在用戶界面上也沒有什么創新和便利。對于微信小程序商店來說,微店只能關聯一張個人名片,需要關注后才能以私信模式運營,這也成為了很多微信用戶的吐槽點。
另一方面,微信引流不均限制了微店的推廣。在推廣方式上,微店多以微信官方賬號的形式存在于微信上,更類似于第三方插件,所以推廣受眾用戶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程序是微信自己的兒子,其管理和運維團隊主要是微信小程序開發團隊。從微信商業小程序的77秒崛起及其迅速占領市場,以及各種小程序游戲的高頻使用可以看出,在用戶流量分流方面,微信獲得的流量紅利更傾向于小程序。兩者在流量引入上的差異,讓微信商業試圖通過微信引流的夢想破滅。
所以在傳統微店模式難以解決的時候,小程序悄然興起,給很多微信業務帶來了希望。微店紛紛轉向微信小程序的研發,形成了可以滿足微信用戶“不用關注下載,用了就走”的小程序微店。
不過,雖然微店解決了之前的困境,但是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小程序的微店并不能像小程序游戲和附近的商家一樣給微店商家帶來良好的市場影響力,其市場價值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微店在微信入口的流量紅利消退。中國工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2-16年,微信用戶數每年增長超過1.5億,每季度增長4000萬。2017年第二季度,這一勢頭結束。微信用戶僅增長2700萬,手機QQ用戶也有所下降。隨著微信用戶增速的下降,微信用戶總量會逐漸趨于飽和,微信用戶在微信商家眼中的流量紅利也在不斷被消耗。
第二,問題商家對微店市場的負面影響。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入駐微店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商家和商品質量良莠不齊。侵權和問題商品嚴重影響微店平臺。2017年8月,紀昀微店因涉嫌傳銷被微信關停,2018年初,官方小程序“全球精品分享”因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微信關停。近日,在小程序中搜索“紀昀微店”和“全球精品分享”,均顯示未找到相關小程序。不好的微店已經成為微信用戶對微店的第一印象。近年來微信上微店的推送信息也讓微信用戶產生了抵觸情緒。
第三,小程序跑出來的概念與微店營銷模式相悖。在小程序的使用上,用戶不需要下載和關注,但對于微店商家來說,商家希望通過推廣平臺上的產品來培養更多的粘性用戶。但通過小程序推廣時,用戶使用后離開的概念并不能為微店培養更多的粘性用戶。
傳統微店向小程序微店的轉型,縮短了用戶使用微店的繁雜步驟,給微店用戶帶來了便捷的購物體驗。而用完就剩的小程序微店,只是滿足了消費者的快餐式購物,并不能給微店商家帶來更多的粘性用戶。另外,受問題微店的影響,微店還能繼續生存嗎?
產品品質的裂變可以幫助微店轉型
雖然轉型過程中暴露出微店推廣營銷的諸多行業困境,但微信業務催生的社交+電商的零售模式已經成為電商領域的中流砥柱。
《2016年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消費行為報告》數據顯示,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流量高度集中在微信上,其中好友分享占63.1%,群聊占23.79%,單聊占12.71%。《2017年分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商家數量將達到2400萬,市場規模超過萬億。未來五年,社交電商的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將迎來高速爆發階段。
面對社交電商爆發的契機,微信商家作為社交電商的重要推動者,如何增加自己微店在社交領域市場的競爭力,實現良性發展,發揮更好的市場價值?
首先,通過產品裂變,吸引和培養粘性用戶。在電子商務領域,消費者最關心的是是否物有所值。優質的消費品能給門店帶來很多回頭客,粘性用戶自然會發展起來。然而,在目前的市場上,以社交為特征的微信業務成為假貨最多的電商領域。近日,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發布2017年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下架涉嫌侵權商品1070萬件,全年屏蔽侵權鏈接4000萬個。
在假貨橫行的電商領域,優質商品變得彌足珍貴。尤其是在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移動社交電商興起之后,消費者通過移動電子產品進行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消費趨勢。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下,提升商品品質,形成品質裂變,是很多社交軟件上留住社交“路人”的根本手段,同時也能培養更多的粘性用戶,提高旗下微店在電商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二、加強微店商戶管理,打造規范的社交電商市場。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根本區別在于,社交電商改變了傳統電商模式下商家與消費者的單一消費渠道,變成了消費者、商家與商家、商家與消費者的多渠道消費模式。根據《2017年分享社交電商行業白皮書》,未來幾年,中國社交電商商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商家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商家的市場環境也因職業不同而不同,帶來的商家必然良莠不齊。所以,在社交電商即將迎來高速爆發階段之前,微店的B端用戶在招聘C端商戶時,需要培養C端商戶對其市場的解讀和適應能力。
社交平臺將傳統電商渠道碎片化后,可以解決傳統電商因渠道單一而無法擴大市場規模的困境,但碎片化的渠道也會帶來商品和商家管理上的困難。在這種觀點下,確保有高質量的商品可以留住消費者和商家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總的來說,在目前仍以阿里JD.COM平臺為主的電商領域,微店要想突破微信流量變現,需要等待微信電商的成熟。在當前微信電商尚未完全成型的當下,微店要做的不是如何利用微信上龐大的用戶流量,而是通過產品化引導用戶產生自然裂變,通過產品+服務的模式合理利用之前積累的用戶資源,讓微店的“微”真正做到小而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