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丁香園在第七屆DHC峰會上發布的《中國醫生洞察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醫生的職業身份、工作時間乃至問診需求在不同科室發生了變化,60%的醫生將“增加收入”列為在線醫患互動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這份報告基于10065名醫生的調查數據,全面解讀了疫情期間和之后中國醫生的網上行為,也讓公眾一窺疫情下醫生“兵”和普通人的雙重生活。
醫生抗疫參與率達到95%
從1月24日除夕到3月8日,調集了346支國家醫療隊、42600名醫務人員、900多名公共衛生人員馳援湖北。
報告顯示,95%的醫生都參與了與疫情相關的工作,其中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癥監護室的醫生參與最多。在調查樣本中,71%的傳染病科醫生直接參與了疫區或局部地區的相關會診、管理和搶救工作,在參與度最高的三個科室中排名第一。對于重癥醫學科,約35%的醫生直接參與疫區或局部地區的接診、管理和搶救工作。
對于不相關的科室,疫情期間還是要去發熱門診。報告顯示,像這樣間接參與抗疫工作的醫生比例達到77%。
工作時間激增至12小時
報告顯示,疫情發生前,醫生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約為8.9小時,而在疫情高峰期,平均工作時間增至9.6小時,其中13%的醫生在疫情期間平均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
對于不直接參與抗疫的科室來說,工作強度的大幅降低讓醫生有更多的時間為學業充電,包括參加網絡課程、參加網絡會議等。
對于間接參與疫情相關工作的醫生,49%的人認為“受到負面影響”。由于防疫需要,不直接參與抗擊疫情的科室也意味著業務關停,相關線下患者數量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兒科,醫生的績效和獎金減少也非常明顯。對于直接參與其中的無關科室醫生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非診療工作量的增加。
三分之一的醫生愿意嘗試微信業務創收
報告顯示,60%的醫生將“增加收入”列為在線醫患互動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近40%的醫生將其作為首要驅動因素。
在公眾認知中形象曖昧的微信業務,也成為醫生可能選擇的創收方式之一。雖然報告顯示,只有5%的醫生有過微信業務的經驗,但37%的醫生表示未來可能會嘗試這種游戲,而驅使他們“早試”的最重要因素是創收。這種需求在二級醫院、初級職稱、三四線城市的基層醫生中較為普遍。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感染科、兒科的醫生最有興趣嘗試微信業務。但有3%的醫生在嘗試微信業務后選擇了放棄,回報率不及預期,這是常見的瓶頸。
新京報記者王卡拉
校對李世會
上一篇:龔文祥811中國微商論壇即將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