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讓別人活下去,不要指望創造一個中心,把自己當成一個自媒體,把信息傳播到各個平臺;
第二步,轉發學員,學習微信業務中的建群、維護群方式,以轉發為核心;
第三步,分發保存,推廣共享與分發相結合的流量中心。
來源:媒體內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胡
“其他人活著”
從媒體中學習,并將其分成幾部分
去中心化時代,一切都圍繞流量中心
1。身處電視陣營,問自己一個問題給電視同行:一個已經不看電視的人在網上看到了你的節目。他在哪里看到的?可能是在熱門的短視頻平臺或視頻平臺上,更有可能是在頭條等推薦流應用或微博中的本地專欄上,也可能是在各種版本的手機瀏覽器或手機百度所做的本地新聞推薦上。同時,用戶也可能通過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上進行搜索。一條信息能否被見證,并不取決于它是由官方媒體網站還是APP等“主流媒體”發布的。決定一切的是交通的主要路徑。決定是否顯示,顯示多少的是百度或頭條等信息發布者是否記錄、推薦、推薦。
壁壘使得網站和媒體成為被新聞源標記和保護的網絡堡壘。媒體曾經是網絡優質新聞源的壟斷發布者,更容易成為新聞源,因此更容易建立信息壁壘。
然而突然有一天,連百度都不再保留新聞來源了。雖然,如果某個媒體的互聯網布局早一點更好,而且是前百度新聞源合作伙伴。如果其更新量正常,文章平均質量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SEO較好,被手機百度推薦的概率會高一些。但那基本上只局限在百度的勢力范圍內。
突然有一天,QQ空和博客給人們提供了免費發布空,但是推廣和流量推薦還是有問題。
然后有一天,推薦的流產品崛起了,所有的技術和資源障礙都不再是問題。
突然之間,任何涉及技術和成本的事情,平臺已經可以解決了,與你無關。
只要你會碼字,只要你愿意拿起手機拍視頻。
建造該站的公司被摧毀了。
媒體和普通人之間的隔閡一夜之間被抹去。有一天早上,媒體突然面對辛勤工作的企業家自媒體,就像赤身裸體面對沖進家門的野蠻人一樣。野蠻人喊道:舉起手來,交通!
推薦流產品的興起也改變了百度、新聞源等模式的生活。微信官方賬號的產品讓媒體中心岌岌可危。“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后半句其實是:除非你成為頭部內容的發布者,除非你被推薦,否則你的內容很難被展示。能否成為頭部,除非人工干預,是由推薦流產品的用戶行為決定的,而不是由發布者的地位決定的。
媒體非常關心自己是不是信息的來源,是不是權威,是不是獨家。的確,當用戶在評估他們看到的信息是否能被接受時,來源是非常重要的。但前提是你先被看見。
沒有觀眾用瀏覽軌跡投票,留給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只有舉手。火器時代的到來,武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武功的作用將會降低。
即使有了這些頭部應用,人們也可能在頭條等應用中看到自己制作的新聞。信息來自新華網今日頭條的頭條號,可信度會更高。然而,人們看不到直接來自新華社的信息。
在極端情況下,人們最多可以在手機中安裝300多個應用程序。但是,人們平時偶爾打開的應用或有事時會打開的應用不會超過30個,經常打開的應用不會超過10個。
自上而下的手機平臺計劃或區域平臺計劃,類似于“智慧之城”、“云上之城”、“手掌上之城”,技術上是可行的,可能會得到政府機構一定的資助。但是很難符合流量邏輯,很容易變得自戀。
從行政策劃和媒體視野的角度,“我是誰?媒體!本地優先!”。在一個城市里明智是有道理的,但我是誰。
但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如果我離開你呢?一個城市的居民,可能十年不用你的APP,手機沒有停過,沒有欠稅,一點損失都沒有。
人們下載一個應用程序需要很大的決心。而人家有事就更難上你的平臺了。
現在人們更容易在頭條號(手機安裝率高)、北京時間(與360瀏覽器合作,PC端推薦率高)、東方頭條、一點資訊(與uc瀏覽器手機百度合作,推薦率高)等信息分發平臺的“號”上看到信息。
人們還會觀看來自聚合新聞平臺的信息,如騰訊新聞和網易新聞。
那么,你是否在這些平臺上,表現如何,重要性可想而知。
流量最大的平臺在哪里,你就在哪里出現,并爭奪流量。哪里的平臺流量最大,你就會出現在那里,爭奪流量。
分布式布局賦予新媒體部門矩陣運營任務,并不完全排斥自建平臺。而自建平臺,即使存在,也只能作為多個自媒體發布矩陣之一,地位并沒有超越微信官方賬號和頭條號。
自媒體,沒有自己的平臺,自然就沒有自我(“全是我的”的執念)。只要你在流量最大的平臺上獲得了盡可能大的份額,就是成功,你也是。
做號的時候可以借鑒媒體的多號策略,不同的新聞部門可以做多個號。編輯、記者、主持人也可以成為媒體群成員,形成主輔一體的自媒體矩陣。
對于自媒體來說,做多個號是為了獲取流量,獲得平臺獎勵。對于媒體來說,在多個平臺做數字,并試圖展示出來,是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流量。每個推薦流產品、算法、受眾標簽都不一樣,整個平臺布局可能會讓媒體盡可能的觸達不同的受眾。
除了多平臺發布和編號,還包括放棄首發和獨占的傳統運營方式,在誰的平臺上首發更容易展示。信息不一定基于自建平臺,流量大的同行也可能成為首選。
不僅僅是做數字,還可以在直播平臺上運營頻道和短視頻,這是另一種發送。
就像圍棋永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勢力范圍內做兩個互為犄角的眼睛,就可以在別人的平臺上占領一塊飛地。
去中心化,去創造欲望,去堅持自己。用“別人活著”的邏輯去規劃媒體的新媒體戰略,簡單而困難
媒體可以在沒有偽原創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長處,可以通過組建專門的剪輯團隊和改編團隊來改變傳統媒體和移動應用之間不一致的表達方式。在不違規的前提下,盡量在標題和風格上向媒體靠攏,最大限度爭取優質流量。
從推薦流媒體平臺的角度來說,就是低價獲取媒體認為無價的內容。
但從媒體的角度來說,引流,讓傳統媒體延續生命,是一種策略。
好好研究平臺,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就媒體而言,發表在媒體或者媒體自己的公眾號上的文章,閱讀量可能不會超過一千,而發表在幾個大字號的媒體上,就可能破萬,并引發很多褒貶不一的議論。爭取多和大號頭合作,有可能讓你的觀點或者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如果一味強調一定要獨立投放甚至發布,一味強調一定要在上一級權威媒體發布,在流量大戰中,最終可能會因為發布時間晚、流量不足而在與媒體的競爭中失利。
“貨代生”借鑒微信業務,化整為零APP不是中心,而是可信共享源的轉發中心。1。是不是完全沒有必要有自己的平臺?沒有標準答案,但要看財力和需求。而自建平臺只是作為一個可信的來源來背書和轉發來源,一切都圍繞著轉發。如果一定要自己造航母,那么比航母平臺更重要的是幾個中隊的飛機和航母空的士兵。一艘沒有飛機和航空兵空士兵的航母,只是一具漂浮的鋼鐵棺材。你的記者就是你的航空兵空兵。
很多媒體做的新媒體的載體就是網站和兩個微端。事實上,新媒體應該成為新的媒體架構、操作程序和所有媒體從業者。
新媒體部門常有,但有效的新媒體交易并不常見。
能按照新傳播時代的傳播規律和完全新媒體本身行事的媒體是鳳毛麟角。
任何媒體,如果所謂的網絡推廣主力還是所謂的新媒體部門,不管是三五個人,二十個人,甚至近五十個人在那里打架,都是無效的。他們再努力,再優秀,最后的結果也很難好。
當然,一個能夠支撐200人團隊的所謂新媒體部門,自有一套體系,不能與此相提并論。
1。你的記者就是你的航空兵空士兵,你的交警。革命年代,很多信息都是靠交警傳遞的。在微信時代,這種方式依然可以復興。你可以用社交工具把每一個記者都變成交通官和聯絡員。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是點對點的溝通,是熟人之間的默契溝通。每個記者都能把新聞傳遞給目標受眾。他們可以最直接地接觸到你的目標利益相關者,他們可以接觸到與你的平臺更相關的人。
他們的工作應該是找到這些利益相關者,為他們服務,并促進他們之間的有效聯系。
轉發的依據是什么?自然是建立在自己轉發的基礎上,但是如果沒有朋友圈轉發的策劃和有效組織,幾乎是完全無效的。制度上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些事情可以通過行政指令來組織實施。經過規范的策劃,媒體可以有所作為。
13。微信群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的工作狀態。彼此聯系應該通過最流行、最常用的方式。目前最常用的移動通訊方式是微信。只有利用微信維持低成本、持久的關系,媒體才能最終從中受益。媒體為了完成某項宣傳任務,會要求所有記者和員工轉發、點贊或評論工作群里的一些文章。這種操作是強制性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取悅參與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一般媒體沒有采用工號和個人號分開的方法。員工的轉發一般只發生在朋友圈。因為大部分記者不使用標簽分組,更容易被同行或非工作人員看到。除了稀釋信息傳播,它們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干擾非工作對象。
隨著時間的變化,微信的信息接收場景也發生了變化。2016年,60%左右的信息可以通過朋友圈有效傳播。2017年,群體信息已經占到有效傳播信息的70%左右,而朋友圈的有效傳播率已經下降到30%左右。轉發很重要,方式要改變。
3。媒體可以采取有組織有計劃的三層塔社區。三層塔式結構是至少三層群的配合:三層塔結構是至少三層的配合:
第一級群仍然是公司的工作群,但是群成員必須采用工號。現在一個人兩個號還是挺常見的。最好用工號作為工作的微信號。如果是長期運營,甚至可以采用主權被媒體控制的可回收公眾號,采用很多社區培訓機構教授的花名制等策略。
第二組以媒體名稱+記者姓名命名。小組中至少要有一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配合舉報人。對于知名記者或編輯,尤其應該使用工號,以便其他員工代為操作和配合。
第三組由記者和目標關鍵人員組成,當然也要有專職的社區工作人員。這個小組至少要有兩個人,這是一種合作和監督。
社區工作的設立是為了轉發和提高到達率。
社團是一個專門的專業,包括群規、禁言、海報分享和多群互動,還有活動組織、線下活動組織等方式和策略。相當多的社區培訓機構都有成熟的溝通方式。
轉發的有效性關系到媒體在網絡上的生存。曾經發達的媒體一般都有熱線中心。如果媒體進行內部采購,如呼叫中心,這種采購應轉換為支付社區服務。以轉發為核心的新媒體策略也需要相當于一個或幾個節目組的人員配備,并對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多組聯動的手法、內容分享、操作邏輯與欄目類似。在這方面,優質媒體可以做的比微信業務更多。
“分銷商保存”向平臺學習,建塔要理解人性,我們必須求助于價值觀和利益轉發為中心的策略可以穩定前線,但社群建設要對目標受眾有價值。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傳播信息,會造成用戶的麻木和拋棄。你能接觸到、感動到人,讓他們樂于轉發,這很重要。除了感動文章,更好的利益分配機制也是必要的。
網絡傳播是多樣而復雜的,不是一次傳播就能實現的。所以在一些關鍵節點,更需要以重傳的分布為轉折點。那些可能為你做第二次或第三次傳遞的人,確實是溝通中間的關鍵節點。
傳播其實類似于BT下載,二次傳播和多線轉發達到一定的量級,才能達到爆款的效果。
電子商務網站對展示和點擊的量化評分,淘寶傳播路徑的可追溯性和交易反饋。有非常成熟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大平臺,類似淘寶,分享交易后會給淘寶客提成。鉆展等應用還會對廣告主的內容是否出現在人們打開的頁面上,以及人們是否打開鏈接設置不同的收費標準。
趣頭條等應用為每篇文章在閱讀轉發后設置了獎勵標準。
媒體類應用,財力不如大平臺,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可以通過閱讀或者分享來獲得積分的應用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共享和分發。如果加上一些基于閱讀習慣的算法推薦,可以通過分享獲得積分,可以緩解編輯被迫轉發的不適感,也可以吸引一定的利益相關方為你轉發。
廣告主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曝光。有效的廣告也是一種為受眾服務的有價值的信息。
這種cpc廣告模式,如果媒體足夠強大,運營成功,就具備了分發能力。
這個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當閱讀量增加到一定的數量級,平臺就會有分發能力。
這種發行能力的存在和大小決定了媒體的生存。
那么,“把電視裝進手機需要幾個步驟?”[/s2/]答:三步走。
第一步,讓別人活下去,不要指望創造一個中心,把自己當成一個自媒體,把信息傳播到各個平臺;
第二步,轉發學員,學習微信業務中的建群、維護群方式,以轉發為核心;
第三步,分發保存,推廣共享與分發相結合的流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