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很有意思的漫畫,描繪了一個人飽受“手機控”之苦。他一邊上廁所一邊看手機,外面排著長長的“內急”隊伍...這幅漫畫并不夸張。現實生活中,患手機依賴癥的人越來越多。據《每日郵報》報道,人們平均每6.5分鐘看一次手機。如果普通人一天醒著16個小時,那么人們一天會看手機150次。甚至有人把錢包、飯菜、手機放在一起讓朋友選擇:留著一樣的最愛,你選哪個?超過70%的人會選擇手機。
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最愛,尤其是年輕人。那么大家都用手機看什么呢?筆者在高校講課時做過幾次小范圍的調查,順序如下:
突發新聞,比如監利沉船...
有著奇怪標題的事件,比如:70歲的女人嫁給35歲的男人...
社交攝影師上傳的微視頻、綜藝節目中的搞笑段子等搞笑視頻...
心靈雞湯,如年輕秘籍,健康常識,撫慰心靈...
恐怖與好奇:奇異的景觀、社會奇觀、異常事件...
歷史交叉鏈接,如解密,笑話,定罪,話題辯論…
所以有一個相當壯觀的現象。一個搞笑的笑話或者微視頻,短短一個小時就可以在“朋友圈”傳遞給10萬人、100萬人甚至1000萬人,而且沒有國界。換句話說,當微信把全民變成了編輯、記者、傳播者,主流媒體、平面媒體怎么跟微信斗?
于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生產和傳播哪個更重要?
同樣,某院線電影招聘演員,某影視公司加班兩天制作視頻廣告和1000張海報,聯系報社出版。制作和宣傳費用達17萬元。天津微電影創作基地上午花了三個小時,把招聘內容做了四張圖,并配有說明,通過微信的“朋友圈”發出去,所以制作成本不到800元。到晚上22: 00,報名演員達到167人,遠高于預期的80人。你知道這里的竅門是,天津微電影創作基地主任有130多個與微電影相關的“朋友圈”,5000人一指“殺”,這還不包括朋友圈轉發朋友圈。
答案出來了:傳播比制作更重要。
在當代媒體中,電子郵件發出后平均24小時就會被打開,但手機短信只需要幾分鐘,比電子郵件快幾千倍。流行了一段時間的微博呈急劇下降趨勢,微信呈快速上升趨勢。現代人在手機上了解情況,不是看你的制作用不用高清,而是看你的內容快不快,是否吸引“眼球”。
所以在這里,我想說,在互聯網+的時代,你可以放下電視,但是你離不開手機!你可以離開電腦,但不能離開“朋友圈”!
請注意“朋友圈”的傳播。